当前日期: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非煤矿山

关于建立完善全盟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1-15 来源:

  

各旗县市(区)安监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决策部署,预防和减少非煤矿山一般事故,遏制和杜绝非煤矿山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内安委办[2017]25号)、《内蒙古自治区安监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安监管一字[2017]142号)和《锡林郭勒盟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就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部署,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全盟非煤矿山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等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推进安全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从根本上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力争2018年底前,率先启动重点非煤矿山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试点工作,培育双重预防标杆企业;争取重点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率达到80%。2019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在全盟纳入监管范围的非煤矿山企业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力争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率达到85%,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2020年,全盟基本建立起点、线、面有机结合,力争全盟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促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健全,责任、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各地要指导推动非煤矿山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认真建立档案。非煤矿山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A、B、C、D四个等级以此类推),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当地安监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做到“一企一档案一张图”。并将风险档案和空间分布图报当地安监局。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非煤矿山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非煤矿山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非煤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非煤矿山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每月至少1次,分管安全副职每月至少4次、其他副职根据相关规定,对本企业进行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全面检查,安全管理部门、车间级和班组也要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查记录要存档备查。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二)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管体系 

  1、健全完善标准规范。各旗县市(区)安委办(安监局)制定本地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要按照《非煤矿山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见附件2)等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各旗县市(区)安监局要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要结合非煤矿山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基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要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 

  (三)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 

  1、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旗县市(区)安监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支持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严格控制较大事故工作,以重点企业、高风险区域、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为重点,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程、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和隐患治理示范工程,带动企业强化安全工程技术措施。先选择安全管理基础好、规模较大的部分非煤矿山企业,作为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警机制典型示范企业,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最后做到全覆盖。要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动非煤矿山企业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有效降低安全风险。要大力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将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挂钩,并积极发挥保险机构在企业构建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2、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动态管理。要引导非煤矿山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争取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要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并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要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支持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采信制度。安监部门和企业在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4、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各地要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实现政府、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要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非煤矿山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要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三、时间进度安排 

  从11月份开始,力争2018年底前,率先启动重点非煤矿山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试点工作,培育双重预防标杆企业(盟安监局试点企业名单见附件1);重点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率达到80%。2019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在全盟纳入监管范围的非煤矿山企业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力争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率达到85%,较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2020年,全盟基本建立起点、线、面有机结合,力争全盟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组织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人员,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地要做好周密安排,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严格控制较大事故,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部署、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责任分工。各地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企业落实”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实施本辖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监管责任无盲区、无死角。各地负责组织非煤矿山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点、危险源的辨识、排查和管控,督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各非煤矿山企业承担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有效管控本单位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和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将其落到实处。各地安监局接到本通知后,组织相关非煤矿山企业,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明确责任,要求非煤矿山企业制定本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工作。  

  (三)强化示范带动。加强对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和严格控制较大事故试点企业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在盟安监局确定的典型企业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确定旗县级试点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宣传、事故警示教育和媒体舆情引导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风险管控不力、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五)强化督促检查。各地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当地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加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企业,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确保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六)各地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本地区非煤矿山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于12月15日前报盟安监局安监一科备案。下一步,每半年报送该项工作进展情况的总结,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附件:1、盟安监局双重预防机制试点非煤矿山企业名单。  

  2、非煤矿山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   

  锡林郭勒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7年11月14日 

  锡林郭勒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7年11月14日印发

版权所有:锡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锡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电话:0479-8219577 传真:0479-8213548 邮箱:xm0479@163.com
蒙ICP备06002729号 技术支持:锡林浩特市易动力网络有限责任公司